梦想幻化成的绚丽
—— 与金融硕士生刘梦远之一席谈

“在西方政治思想家中,我最受柏拉图和施特劳斯学派的影响。当初学习时也更偏重于这一方面。就像那句名言,对西方哲学传统最恰当的概括即为它是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觉得他们的著作能带来在思考社会与人文时一个更加整全的视角。”本科时对西方政治哲学入迷的金融硕士生刘梦远这么对我说。我们坐在校园的咖啡厅内,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他侃侃而谈。聊到他敬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时,他的话语间充满了人文的关怀。

刘梦远在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远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之后,他很顺利地被英国Timetric公司伦敦总部聘为研究分析员,分析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与全球建筑业情报。他非常享受三年多的伦敦生活,每天都沉浸于新的文化环境与挑战中,不断地学习、提高,生活过得很充实。英国社会服务优良,公共环境舒适,有各种文化展览。他的生活休闲、惬意。在英国的工作经验也让他学到了专业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工作两年后,他选择回国。他说:“因为我还是挺有家国情怀的。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身份认同和归宿感在中国。”

回国后,刘梦远婉拒了投资公司的高薪聘请,在金融硕士校友唐潮的极力推荐下,报读了南洋金融硕士课程,来到了新加坡。他表示目前需要多积累金融知识,也希望能在新加坡这个新的地域开阔一下眼界。他未来的职业取向是希望能从事和实体经济联系得更紧密的,譬如PE或投研等方面的工作。未来他想回归中国大集体,融入中国的发展浪潮。

虽然拥有政治经济学与行业研究的学术与工作背景,但他还是觉得金融硕士课程进度很快,给他一种马不停蹄的感觉。不过,第一学期的学习没让他自己失望,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他的兴趣爱好充实了他在新加坡的生活。他喜欢在课余时间游泳放松自己。第一学期结束后,在一个同学派对上,他调制了各种鸡尾酒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期顺利结束的喜悦。不过他本人更偏好单一麦芽威士忌。苏格兰的威士忌享誉全球,而他在伦敦生活期间也近水楼台地培养起了对威士忌的兴趣。

谈到教学与学习,刘梦远说教授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他们精深的专业洞见与认真的教学都让他受益匪浅。教授们都非常尽心,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播最多的知识给同学们。班级的氛围融洽,有金融工作背景的同学,譬如在PE的分析员、在北美工作的银行风控、以及理财顾问等。与他们交流让刘梦远了解到不同行业的信息。在小组作业时,不同背景的同学能带来不同的思路。他说很开心从周围老师与同学们身上获得了新的知识,扩展了眼界。

在课堂外,刘梦远也积极拓展视野,建立业内的联系。他参加南洋商学院校友俱乐部举办的金融讲座,倾听热情的金融界校友分享书本外的财经知识,并和他们建立了联系。

毕业自两个著名学府,拥有在伦敦的工作经验,现在又来到一所世界级的大学进修,他的经历是许多心气高的学生以及期盼孩子出人头地的家长所梦寐以求的。谈及对年轻学子的建议,刘梦远认为一张名校文凭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赐给学生一条完美的事业之路。好的文凭可以帮助得到相对好的职业机会,但是日后的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努力,所以应该在校内学习期间和迈入职场之后都不断地努力才能夯实基础,有所精进。此外,也不必只盯着书本与文凭,从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也能学到很多。他还说,大企业看上去光鲜,但居其一职所学所得的可能有限,机会合适时另辟蹊径去创业也未尝不是好事。所以对于发展要打开思路,不要拘泥于一格。对于未来,他认为事业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成功与精彩也无完全客观的标准定义。他眼中的理想生活是取得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并留有自己心灵的空间。

初到伦敦时,英文能力尚待提高,而课程阅读量又非常大,面对学校里众多优秀的学生,刘梦远觉得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他还要适应很强的文化冲击。如今回头看,他的总结是直面挑战、适当休息是面对学业压力的最佳选择。而融入当地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持着热情开放、勇于开拓眼界的态度,跳出舒适圈,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与朋友们大胆交流并建立友谊。他坦承融入当地社会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但是拥有过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他很开心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Timetric结交了许多好友,也非常怀念每次课后和同学们去学校酒吧聊天的时光。对于现在的学生,他说与他读本科时相比,现在的本科生英文水平更好,也有更多到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鼓励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锻炼心性,扩展眼界的机会,应该争取参加。

是什么动力驱使着他马不停蹄地学习、提高呢?他轻松地说:“当不断见识新鲜事物和增长见识已经被内化成一种心理习惯,把事业和生活努力经营得更好也已成为一股内在的动力,不停地学习提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梦远——他的名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心性。从北京到伦敦,再来到新加坡,他的梦想正幻化成片片生活的绚丽。